在诸多善于使用“拖字诀”的开发商中,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无疑有一定代表性。
操作手法
“拖”到土地增值、区域成熟
在上海地产圈内,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一直以开发速度缓慢而著称。
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陆骑麟说,无论是在古北,还是在马桥,李嘉诚旗下的项目都是最后一个开工、销售的。其时,周边区域大多已完全开发,整个区域都由当初的一片荒凉转变成人丁兴旺的成熟居住区,楼盘的房价也已经能卖出高价。
“别的公司都已盖完楼后,李嘉诚便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完成整个地块的价值提升。而他们所盖的项目即使品质一般,也依然可以以高价出售。”上海地产业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评论李嘉诚的“拖字诀”,颇有“四两拨千斤”的能力,并表示香港开发商大多是内地“囤地”的“鼻祖”,借“囤地”赚钱的方法,最早就是来自于海外房地产企业。
上述极为缓慢的开发、建造模式给和记黄埔、长江实业带来的高额利润显而易见。数据显示,2005年~2009年的5年时间,马桥地区别墅的成交均价,由8034元/平方米,直线上涨至29684元/平方米。
李嘉诚旗下位于马桥地区的御涛苑,预期销售单价在8万~12万元/平方米之间,总价超过2000万元/栋,并被预言可能会热卖。房地产行业机构粗略估计,御涛园项目将给李嘉诚带来40亿元的销售额。而在2005年,李嘉诚只花了2.6亿元的收购金及5894万元的土地出让金就获得了该项目地块。
和马桥项目情况相似,李嘉诚位于古北的项目,也在区域整体开发成熟后,达到了较高的销售价格。熟悉古北地区楼盘的房地产业内人士介绍说,率先在古北地区开发项目的一些房地产商,当初项目的销售价格不到2万元/平方米,大部分住宅的售价不到1.8万元/平方米。而李嘉诚古北御翠豪庭开盘的成交均价达到了36000多元/平方米。
至于普陀真如副中心A3-A6地块,虽尚处于基桩阶段,但地块价值已增值超过30亿元。
业内人士说,除了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外,拖延竣工和销售时间的好处,不仅在于整个区域的城市建设已经高度成熟,房子更容易卖出好价钱。更重要的是当其他楼盘都已售磬时,开发商就能掌握整个区域的新房定价权,某种意义上形成“垄断”。
业内分析
开发商或利用规则“变相囤地”
今年1月6日,第一太平戴维斯上海公司董事长刘德扬在该公司新闻发布会上说,海外“囤地”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为此,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城市的市政管理部门,通常要求开发商一次性付清土地出让金,并对具体项目规定开、竣工时间。内地目前也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只要严格执行,“囤地”现象势必会大量减少。
但事实上,内地开发商的“变相囤地”,更像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游戏。很多开发商会利用政策空子以更隐蔽的办法“变相囤地”。
钱生辉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钱生辉曾表示,上海目前未开发的项目,大部分都是被动闲置。是因为政府部门的规划调整,或者地块上房屋迟迟未能完成动迁才搁置。否则,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上述地块早就已经被收回。
分析师薛建雄也介绍,披露的330宗没有开工或没能上市销售的地块中,大多在2004年前就已经被出让,大部分项目都是因为动迁和规划等方面问题,而没能及时上市销售。
不过,他并不排除一些开发商用隐蔽的方法“变相囤地”,比如故意造成规划上的缺陷,而使规划建设许可批准时间被拖延;或者留下一两处房屋故意不拆迁,以上述 “客观原因”,推延项目的开工期。
钱生辉则说,开发商可以通过不断调整规划出让方案、延缓施工时间,或者寻找政府政策漏洞等多种办法,巧妙地“变相囤地”,而使得政府找不到理由收回土地。根据他的介绍,一些开发商会在房子打完基础后停工,象征性地赔偿施工单位损失后,把地块晒在一边。
此前,有专家曾很形象地形容开发商的“囤地”方式:“在中央检查团来到时打几个洞,等检查团走了再继续晒地皮。”
显然,仅仅依靠土地闲置两年,还难以逼迫开发商老老实实地不囤地。近期出台的提高土地出让金支付比例等政策,如能严格执行,对开发商囤地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此,经济学家郎咸平曾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方案。他认为,开发商囤地获得的收益,并不是通过努力得到的,而是全社会的经济进步带来的结果,是全社会的老百姓带给他的利润。他提出应采用孙中山先生宣扬的“地权平均,涨价归公”理论,以抑制开发商的囤地行为,并让全民享受到社会进步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
事实上,国内早有既能抑制开发商“囤地”、又能让全民享受土地增值成果的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对于开发商的高额土地增值收益,可征收税率高达30%~60%的高额土地增值税。
这一政策曾让不少低价买地的开发商不愿意高价卖房,原因是大部分利润会被税务部门作为土地增值税收走。
但专家说,实践中土地增值税的政策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还是按1%~2%预征,没有得到彻底清算,这使得开发商囤地热情没有消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