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峰:建筑师需要一种“越界”的参与和视野
来源:网友Puddin_Head投稿 2022-11-07
林云峰
铜紫荆星章,太平绅士,香港建筑师学会前会长
Q&A
为庆祝2022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您组织策划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成就展《越界-回忆?实现?变进》系列巡回展,反响热烈。在您看来,在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5年间,香港的城市和建筑经历了哪些重要变化?
林云峰:香港有其局限性,小城小面积,近年来更面临诸多挑战,如住宅楼宇的供应。根据市场的需求,楼宇的价格很高。但作为建筑师来说,我们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在专业领域里,我们会尽量增加楼宇的供应量,创造一些新的技术,比如香港政府大力推动的??榛山ㄖ﨧IC(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在杭州站的展览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女士,结合内地生产及装配技术,为大家做了有关新建筑技术的专题演讲,以期推动香港房屋的建造量。香港过去有很多综合发展的基础建设,如道路交通、城市规划、TOD,使我们的城市配套更便捷、更完善,居民的使用感及居住感良好。在过去的25年里,香港这方面做得很好。因此,当香港将这部分好的经验和技术应用到内地时,可以为内地的城市管理带来借鉴,也让建筑细节更细致、完善。
近年来,我也在帮香港和澳门研究如何更好地应用通用设计(无障碍设施),即对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通用、友善的设计;还为政府做些设计研究和导则,有些结合了高科技,比如智能手机、导航的应用等。
在过去的25年间,您认为香港建筑师已经形成了自己非常个性、突出的设计语言吗?
林云峰:这段时间香港建筑师确实形成了一定的个性化设计特点,但是未来与内地同行的合作,可以让我们设计出更多高水平的作品。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不同的城市文化和领域可以激发出建筑师丰富的创作灵感。大湾区给香港建筑设计师带来工作机会的同时,也需要设计师融入大湾区的生活。
此次展览以“越界―回忆?实现?变进”为主题带领参观者走进香港建筑师的世界,“越界”这一切入点从何而来?
林云峰:展览的主旨是“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在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方面,既要追溯香港过去的25年,也要展望未来的发展,这是我们的愿景之一。因此,本次展览的选题即为过去、现在和未来(Made, Make, Making),当然这也就是M3的意义。
当然,除了这三个大范畴以外,我们的理念是“越界”。越界的英语是“Beyond Territories”,越界对于建筑师来说,是一个行业或者专业领域的跨越。那怎么越界呢?我们平时说自己是建筑师,但实际上,建筑师所做的事属于文化、艺术以及建筑技术的范畴,已经是“越界”的本质了。
近二十多年来,无论是香港、中国内地,还是全世界,大家需要思考的东西很多,人们更加关注环保、保育的议题,旧城的改造活化,新交通系统为城市区域带来的新的发展需求,等等。这些都需要一种“越界”的参与和视野,这也是本次展览的大背景和愿景。
将建筑作品以“跨媒体叙事”的方式进行呈现的策展形式,是林云峰老师的第一次尝试吗?您期待观者在其中获得怎样的体验?
林云峰:对于我来说,将建筑作品以“跨媒体叙事”的方式来呈现,是一件很好玩、很有创意的事情。主题确定之后,学会公开邀请了一部分会员单位参展,尤其是年青会员。作为策展人,我们也主动邀请一些契合展览主题的机构、单位和个人。
比如,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建筑师钟宏亮做关于“越界”主题的相关研究;而书法家陈志恒先生又根据钟教授的研究报告延伸出了新意,创作出名为“岛与半岛,与维多利亚”的书法艺术作品;建筑师黎智礼做了四套航拍片,用建筑师的眼光去看香港在过去25年的变化以及最新的现状。在四地的展览(杭州、北京、纽约、香港)中,每座城市各有一套代表作品。同时,香港著名音乐家、曾任香港管弦乐团驻团作曲家及艺术策划总监林丰,为这四套航拍片创作了四首原创音乐。整个演绎是跨界限、跨艺术、跨媒体的,也是对“越界”的精彩演绎。
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几个百年建筑机构参与到活动中,包括巴马丹拿等?;褂欣醋愿鞯氐慕ㄖ敖ㄖノ灰财刖酆贾?,这都代表了跨越时空、跨越地域、跨专业的合作。
在理性为王的建筑界,建筑师也可以是多重身份的艺术家,引领甚至传承本土文化潮流。在您眼中,建筑和艺术,建筑和其他领域的关系是什么?建筑和建筑师如何成为边界的跨越者,让作品更具先进性和包容性?
林云峰:我们会经常能听到人们说“艺术”两个字,什么是艺术,我们很难回答。因为艺术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建筑只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重要载体;艺术本身包括建筑,体现并服务于建筑。建筑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艺术作品,建筑师的艺术修养决定建筑师的创作思想,并通过建筑作品的风格进行诠释??梢源咏ㄖΦ囊帐跣扪?、建筑物的艺术魅力、建筑设计中艺术的运用等方面,对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分析,进而达到二者的和谐与统一、共同发展。
各参展单位以“城市美学”为共同语言,引领参观者从多元的角度欣赏建筑之美。在您看来,用“美学”来呈现建筑是否具有局限性?城市美学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林云峰:“美学”其实是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建筑,建筑本身不能和环境割裂开,不能和时代割裂开,不能只在一个领域里自居;而所谓的“美”,绝不仅仅是外观的体现,建筑本身向外界传达的意义更为重要。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会发现建筑的趋势是面向未来、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这也是城市建筑中“美学”所要考虑的问题。
为何以巡展的方式在杭州、北京、香港三个风貌迥异的城市进行呈现?首展选在杭州有何特殊意义?
林云峰: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城市,也是中国大湾区的门户城市之一,所以我们更希望能与内地加强沟通。首站选在杭州,因为杭州本身不仅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近几年还出现了许多创新科技发展项目,包括对本土文化的创意,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很愉快也很荣幸我们第一站在杭州,和杭州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合办这场展览以及相关专题的系列研讨会,通过这次专业活动加深了我们的友谊。
至于北京站的展览,多年来,我们与中国建筑学会进行了数次交流合作,同时香港特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也希望能够借此展览,推动香港与北京更深入地交流,香港建筑师协会驻京会员也给予本次活动大力支持。此外,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著名艺术家黄锐先生、香港《号外》杂志创办人陈冠中、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以及众多香港和北京两地的建筑师们都参与了此次盛会,很好地体现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越界》。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