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有关“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主题和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产业竞争力,扩大内需,协调区域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绿色朝阳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高度重视,我国旅游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预计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0%;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从目前的3.85%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旅游总收入每年要增加12%。
作为承载旅游业最重要的主体,中国的各著名旅游城市自然面临了空前机遇,何类城市能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发展,成为明日旅游城市之星,将是本文讨论重点。
一、 城市综合经济能力成为未来旅游城市竞争的最主要因素

2009年中国游客数量最多的前十位旅游城市(资料来源:各城市统计局)
从上表可见,很多知名度高、风景极佳、人文资源极其丰富、并以旅游为主打产业的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诸如承德、曲阜、桂林、黄山,在游客数量方面都没有超过前十位的城市。而排在前十位的城市大多是经济发达并且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这种城市多产业结合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已形成对社会传统上对单一旅游城市认知的颠覆。
城市针对这种情况,综合考虑反映城市经济总量的指标,从下表可以发现按旅游收入排名的结果与按城市GDP总量排名结果大体一致。

30个中国重点旅游城市主要指标排名(资料来源:各城市统计年鉴)
由此可见,现代城市旅游的发展,已不是单一旅游行业的竞争,而是演化成城市综合服竞争力和服务能力的全方位的竞争,这也标志着现代城市旅游的方式已经出现重大转变。
因此,对于现代旅游城市竞争力的评估,应从城市旅游资源丰富程度、旅游产业化体系的成熟度、旅游产品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四大方面来研究。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旅游产业化体系。从处于旅游产业链基础环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筑施工业,到与旅游配套的营销运营管理产业、再到嫁接于基础旅游业之上的文化传媒产业,以及对未来发展极为重要的科技产业,这些产业的全面、均衡发展,才能带来旅游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2009年中国前十名城市旅游收入排名(资料来源:各城市统计局)
二、寻找2011年最具竞争力的旅游城市
1、北京、上海——遥遥领先,进入超级大城市的国际旅游时代
作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中心城市,北京和上海的旅游竞争力无可比拟。从上表可见,北京和上海作为“旅游竞争力核心城市”中的一员,旅游产业遥遥领先。国际经验表明,大都市作为政治经济、贸易、文化中心,是旅游业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地区。近两年,随着北京上海世界城市建设和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已经具备了有世界影响力的主题旅游元素,如奥运会和世博会、迪斯尼。世界级体育和文化盛世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积累了宝贵财富。
后奥运时代的北京,旅游经济随之持续增长,已完工的“北京国际旅游汇”,为全球旅游行业提供展览、交易等各类服务。同时,“鸟巢”已成为北京的新地标、新景观,也将成为全球旅游行业的服务平台。北京市政府对于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提出北京创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
上海世博会取得了7300万参观人数的成绩,再次显示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旅游产业的巨大吸引力和辐射力,同时也体现了国内已进入接轨国际、享受文化的旅游业升级时代。上海目前的旅游设施已经较为完善,但旅游产品的丰富度、文化内涵和特点与国际旅游城市相比依然存在不足,上升空间较大。

后奥运时代的北京,旅游经济随之持续增长
2、深圳、天津、苏州、无锡、杭州——强势经济基础,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长三角地区的代表性旅游城市有苏州、无锡、杭州。这些地区拥有较好的旅游资源、较强的经济实力,以及与上海便利的交通联系。随着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建设加快和短途游的兴起,这些城市旅游业随之发展。各个城市注重与其他旅游城市的差异化定位,苏州全力打造城市新概念东方水城,建设以旅游综合形式进行要素配套的接待服务基地,发展以太湖山水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及苏州工业园区现代都市为依托发展商务休闲游。杭州有着八千年文明史、两千多年建城史,未来杭州将从“景区时代”向“目的地时代”转变,逐步成为城市旅游品牌,以巩固其“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人间幸福天堂”的地位。无锡则从佛教文化的发展中找到了自身特点??梢运担馊蟪鞘械穆糜我捣⒄购贾菀丫虺隽?ldquo;城市旅游”的名片,而苏州和无锡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这需要政府的整体规划和高水平建设管理,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位于珠三角的深圳,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猛,年均增长20%以上。深圳是我国旅游业率先发展的城市之一,得益于独特新颖的主题公园、海滨城市特点以及高尔夫运动发展,便利的交通,高度的开放,经济的活跃和商务的频繁,深圳中高端旅游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深圳未来将着重打造以滨海旅游为特色的高端休闲旅游,并且借助深港一体化进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深圳中高端旅游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位于环渤海的天津,近年来旅游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京津高铁通车后,对旅游业带动明显。天津得益于与首都便捷的30分钟交通圈、良好的港口资源和独特的社会人文,吸引了大量的北京市民和环渤海地区游客,随着天津基础设施完善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天津旅游产品将更为丰富,而随着天津商务氛围的加强和经济地位的上升,天津旅游业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步伐。
3、武汉、成都——区域型中心城市,旅游业方兴未艾
武汉和成都作为我国西南和华中的核心城市,由于近年来交通和基础设施迅速发展,经济地位提升,旅游业均取得了巨大的增长。武汉和成都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目前来看旅游业发展依然处于初步阶段,与区域中心城市的身份有较大差距,未来在旅游业升级过程中将有长足发展。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旅游业蒸蒸日上。2009年成都接待国内游客5506万人次,同比增长34.1%。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为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美食之都”称号,也是亚洲首例。成都目前游客依然已国内尤其是四川省游客为主,国际游客较少,未来随着成渝经济圈建设和旅游设施升级,成都有望加大国际游客比例。未来几年成都将全力打造“新兴国际山地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创造一种兼山地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教育、运动为一体的现代旅游形式。

武汉的旅游市场可以说是方兴未艾
武汉作为华中和长江中游地区的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得益于武广高铁的通车,去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3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9%;武汉历史悠久、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目前旅游资源未很好地开发利用,旅游产品单一,资源整合不足等因素使得但武汉同样面临国际游客不足、游客人均消费较少的问题,09年接待入境游客不足70万人次。武汉的旅游市场可以说是方兴未艾,旅游业升级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4、大连、洛阳、西安——定位尴尬,亟待突破
作为国内首批的风景旅游城市,大连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并不高,对大连旅游形象的再定位将有利于大连旅游市场的开拓与发展。大连的地方性和特色决定了其旅游形象为“生活的城市”,大连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快城市环境的国际化、城市公共服务的国际化,完善旅游信息系统,重视城市文化的特色化、语言环境的国际化,并面向国际市场推出新的旅游产品。
洛阳,素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之美名,但与九寨沟、香格里拉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难以吸引同类客群,要准确定位,并且重点加以推进和突破,突出龙门石窟的优势,挖掘中国古文化,打造出新一代的“历史文化之都、休闲度假之都”和国际性旅游城市。
西安作为建国后第一批发展的旅游城市,旅游产业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其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各种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关联性差,没有形成知名度很高的路线品牌,城市配套设施不够,因此可以将兵马俑等世界文化遗产作为突破口,把核心重点景区打造成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5、承德、桂林、西藏、黑龙江——城市基础设施与配套产业欠发达,制约旅游业发展
承德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2009年9月京承高速全线贯通后,将从北京到承德乘坐火车4小时车程缩短为自驾车的2小时。当年10月,承德的旅游接待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1.5%,“十二五”期间,北京到承德之间将再添一条高速公路,给承德旅游业添一把力。但目前承德虽然近年来加大了宣传力度,但与发达城市比仍然不够,同时旅游发展体系不够成熟,住宿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桂林已经形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优质旅游品牌,近年来,桂林不断整合旅游资源,旅游业已比较成熟,但在注重山水旅游的同时文化内涵注入不足,形式单一,导致近年来旅游发展缓慢,增速极低,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极不相符?;剐枳プ」衣糜巫酆细母锸匝榍飧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助力于旅游名称打造。
西藏是近年来杀出的一匹黑马,随着西藏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公路、铁路、航空等立体交通网络的成形,作为西藏支柱产业的迅猛发展,09年增速超过150%,成为国内旅游业的一匹黑马。西藏南可融入“成渝经济带”,北可连接“陕甘青藏经济带”,政府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对西藏的财政支持将达到3000亿元,同时中央还将加大对青海、四川、甘肃、云南4省藏区的投入。以西藏为首的西部旅游省市将迎来一个旅游业的发展高潮。
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森林、江河资源在国内名列前茅,并且拥有山地冰雪的独特气候条件。但长期以来旅游业发展速度较慢,并且存在生态环境恶化、管理混乱等问题。今年3月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发布实施《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黑龙江省确定了30个省级重点项目,目标是将旅游业发展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转变。已经有国际性旅游管理机构选址黑龙江打造冰雪度假地,随着我国旅游度假市场的发展壮大,与传统山水滨海旅游相比,冰雪游必定会成为一个新的热点。
6、海南有望表现抢眼
2010年,在中国所有的旅游城市中,应该说海南占领了无限先机。海南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拥有滨海、热带雨林、地热温泉、民族风情等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海南目前的旅游业已经拥有一批优质的品牌,并且已由单一的滨海观光旅游向复合型的休闲度假转变。今年6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颁布,从空间布局、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保障措施、近期行动计划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安排,可以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经入了快速启动阶段。新的主题公园如国家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和各类度假公园的建设,将大大丰富海南文化旅游内容。

2010年,在中国所有的旅游城市中,应该说海南占领了无限先机
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主要旅游指标
|
2009年
|
2012年
|
2015年
|
2020年
|
|
|
绝对值
|
增长率
|
绝对值
|
增长率
|
绝对值
|
增长率
|
旅游人数(万人)
|
2250
|
3160
|
12%
|
4760
|
14.6%
|
7680
|
10%
|
旅游收入(亿元)
|
212
|
314
|
14%
|
540
|
20%
|
1240
|
18%
|
旅游业增加值比重
|
6.4%
|
7.5%
|
9%
|
12%
|
海南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从目前现状来看,海南入境游客占比依然较低,基本处于4%以下的水平,与国际著名海滨度假地相比,海南竞争力依然不足,其入境游客数量只接近巴厘岛的一半,而游客停留时间偏短,平均停留时间为3天,而巴厘岛为10.8天以及马来西亚为6.3天。未来海南旅游设施升级和生态环境建设,国际游客比例必然大幅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