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古建那些事儿  > 正文
勿将古建筑保护导入歧途
发布时间: 2010-02-23   来源:网友抹茶夏天i投稿 

在当代城市当中,历史遗产、文物建筑等的?;げ豢杀苊獾鼗嵊龅匠鞘行碌慕ㄉ璧某寤鳎繁;ず捅A艄沤ㄖ哪勘晖不嵊氤鞘械南执纬梢欢ǖ拿芎投粤?。一方面,历史遗产因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而被人们所关注,为此进行必要的?;ひ丫晌贝鞘械囊桓鲋匾鹑巍5笔艿窖细窨刂坪凸娣兜谋;けA艄ぷ?,又会对新建设和发展构成更加复杂的策划及规划设计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并且也提出了更多其他的要求,诸如城市空间的设计、技术工程、管理经验和资金计划等。

笔者以为,历史遗产的?;ず屠貌荒芄焕肟敲艿那捌诓呋⒅芟甑某鞘猩杓?,也不应当落入僵化与保守的窠臼。

审慎的前期策划包括历史建筑的?;し绞?、资金预测和新建设中的保护理念等,这都是历史建筑得到更好?;ず屠玫谋U希渲械姆?、法规往往过于硬性和单向,而且经常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实施方法。

在新旧环境的整合方面,不少城市要么一味地强调新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历史建筑和空间的审慎处理,要么只是根据简单的惯例去制定保护方案,而缺乏处理和安排新城市空间与被保护对象之间的相容关联。其结果是,城市发展和建设难于对历史?;そㄖ型吵锟悸?,而造成发展与保护相互矛盾对立、冲突牵制甚至互毁的状况。

完全依赖大范围的和全面固化的保护并不完全有利于历史建筑的有机?;ぁ2扇〖急;さ姆绞?,即在由于历史原因结构和空间肌理保存不够完整的原有历史地段,对于其中的历史建筑进行甄别,选择价值高、形态完整、文化背景丰富的对象,将历史地段当中有价值的重要建筑和带有特定风貌的普通建筑整合起来,抽取和安置到特定的区域,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要素以及空间形态的语汇,通过合理的空间梳理和城市设计形成“集约保护区”,给历史建筑以出路、给新的建设以更多余地,重新构成富于历史文化内涵的特别地段和空间,这应该成为不同历史地区进行新建设时的一种有益选择。

这种方式可以适应当代城市大规??⒌木咛逄跫涂占湫枨螅绕涫歉霰鸬囟蔚耐恋丶壑等涨髟黾佣贾驴⑶慷雀哒堑那榭?。同时,由地段的开发(升值)获得的更多资金,也可部分地弥补保护经费来源紧张且数量不足等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历史遗产的?;ぱ芯亢褪凳┑墓痰敝谢勾嬖谧拍承┎患瞥杀镜牟僮?、僵化的保护哲学和一成不变的思维。不少学者和管理单位长期以来都认为,只有花费不菲的整体平移才是能够保证文物建筑历史风貌的惟一途径。

广西北海市的英国领事馆和广州市的锦纶会馆,以及天津、上海等地都有过这种因城市建设而平移古建筑到新地点的实例。但是,因技术和工程方面的原因,这些项目都为被?;そㄖ锲揭仆度肓斯嘧式稹O质档木锰跫氤杀就度胍虼吮缓鍪?,即便是出于真诚?;す糯ㄉ璧牧夹模膊挥Φ倍猿畹母冻鍪佣患?。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特别是较长距离平移的操作,对于抬升、托架等技术的要求高、难度一般也比较大。另外,由于不少?;ざ韵蟮慕ㄔ炷甏铣ぃ峁贡旧淼闹柿恳丫懿?,特别是那些传统的硬山搁檩式的木构建筑物,其建筑的结构和构件等配合连接都十分松散,墙体疏松、强度极低,完全经不起多次反复的移位和对其上部结构进行扰动。

广州的锦纶会馆便是其中一例,既多出了平移技术和底部结构的投入,到位后仍然要进行落架大修和结构补强等措施,这样,该过程不得不给予双倍的资金投入,不但增加了施工量,同时又延迟了工期,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完全得不偿失的。

因而,对于砖木结构的中国传统建筑进行异地保存,不应该将整体平移作为惟一途径,对于此类古代建筑的迁移和重建还是应以测绘、拆除、重建的方式较为经济合理。

在城市更新的实践当中,我们原有的思维模式应当有所突破,将城市当中不同属性的街区的保护理念和不同级别的单体建筑物的具体?;し椒ǜ枨鸲源?,化被动为主动。一味强调单纯的原状和原地?;?,只会使得历史?;ち饔诳斩吹墓婊硐牒兔篮美锻迹谑导实敝形薹涫?。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